• English

  • 电子科技大学

屈世伟

教授、博士生导师。1997至2001年、2003至2006年分别就读于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和物理电子学院,并取得学士和硕士学位;2007至2010年在香港城市大学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2月至2002年7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电子第十研究所助理工程师;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通过香港政府“内地输入人才计划”到香港城市大学无线通信研究中心任研究助理;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院通信工程专攻博士后;2010年10月回到电子科技大学任教,2015年6月被评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宽带天线及阵列、相控阵天线、毫米波/THz天线及阵列等,先后在SCI收录的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中科院杂志分区二区及以上论文90余篇,...

查看更多>>

团队记事 中文主页 > 团队记事

香港城市大学陈志豪教授、香港都会大学汤建辉教授做客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25-06-25 点击次数:

2025年6月23日,借助电子科技大学“学术交流月”的机会,香港城市大学副校长陈志豪教授、香港都会大学汤建辉讲席教授应邀做客“学者论坛”,分别做了题为“从极化成像到超分辨率成像”、“前沿流态天线设计及最新趋势”的学术讲座。本次学术论坛由教师发展中心主办,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物理学院承办,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屈世伟教授主持。

在“从极化成像到超分辨率成像”报告中,陈教授讲述了团队多年来从接触毫米波、太赫兹成像到提取不同极化信息成像、频域与时域成像、空时编码超材料的应用,不断提高成像分辨率与成像质量的研究历程和成果。陈教授指出,“我最初研究的是计算电磁学,并不懂成像,但做学问要摆脱自己的舒适圈,挑战未做过的事,敢于做、边学边做。”

图1  香港城市大学陈志豪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在“前沿流态天线设计及最新趋势”报告中,汤教授从天线的发展与移动通信的需求出发,讲述了流态天线的概念与最新进展。汤教授指出,流态天线并非液态天线,而是为适应日益提高的通信复用与干扰抑制需求,位置、形状可动态调控的天线,并展示了流态金属、可重构智能超表面、表面波传输线等实现方案。汤教授引用《庄子》“以有涯随無涯,殆已”与李小龙的哲学思维指出,通信环境是动态的,天线设计也应该是动态的、不停突破的。

图2  香港都会大学汤建辉教授在做学术报告


讲座期间,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教授也发表讲话,胡俊校长曾在香港城市大学完成博士后工作,回顾了电子科技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在学生培养与科研学术上的紧密合作,并对未来的进一步深入合作做出展望。

图3  电子科技大学校长胡俊教授与各位教授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