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他栏目

    常亮

    • 副研究员 硕士生导师
    • 主要任职: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副研究员
    • 其他任职:Member of IEEE, ACM, CCF
    • 性别:男
    • 毕业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 学位:工学博士学位
    • 在职信息:在职人员
    • 所在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 入职时间:2020-01-04
    • 职务 : Associate Professor
    • 学科:电子与信息
      信息与通信工程
    • 联系方式:
    • 电子邮箱:

    访问量 :

    开通时间 : ..

    最后更新时间 : ..

    个人简介

    常亮,电子科技大学副研究员/国家实验室双聘研究员。兼具世界顶尖企业-海内外顶级学府研究经历。

    • 高级访问学者: 香港科技大学 & 香港智能芯片中心 合作教授:Tim Cheng(港科大科研副校长),Fengbin Tu

    • 中美联合培养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导师:赵巍胜 教授(现北航副校长)/Yuan Xie教授(现港科大首席教授)

    • 跨国企业工程师:AMD中国 & 北京国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处理器架构与设计验证工程师

    研究方向:

    • 高能效智能处理器架构和电路设计。

    • 终端存算一体智能处理器芯片研究与设计。

    • 先进非易失存储器定制化电路研究、高密度稳定存储器控制策略与电路设计。

    • 面向星载智能、无人飞行器、电力系统检测等终端无人系统的智能处理系统研究。

    • 极低功耗电路系统研究与应用开发。

    研究成果及奖项:

    • 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包括ISSCC、A-SSCC、MICRO、DAC等领域顶会,IEEE JSSC、TCAS-I/II、TC、TCAD、TVLSI等领域顶刊,同时担任JSSC、TCAS-I/II、TCAD、TVLSI等重要期刊编委及审稿人,担任IEEE ISCAS/APCCAS/AICAS/ICTA/ISOCC等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及章节主席等。

    • 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

    • 指导学生(研究生/本科生)连续4年获得多项全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

    • 荣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集成电路重要会议IEEE ICTA 2022最佳论文奖、ICTA 2024最佳论文提名奖、CCF-DAC最佳论文提名奖等

    项目支撑及平台支撑: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大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重点项目;

    • 全国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发项目;

    • 头部高校、研究所、企业横向课题;

    • 智能协同计算全国重点实验室双聘专家。

    • 担任四川省无人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小型无人飞行器柔性制造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 后摩智能-电子科技大学校企联合实验室主任;

    • 与产业界合作密切,部分成果已经实现技术成果转化,研究话题来源于实际应用场景及国家重大战略方向。

    国际学术任职:

    1)CCF 高级会员 (2022 - ),中国光学学会高级会员 (2022 - )。

    2)IEEE/ACM member,中国计算机学会存储、集成电路、工程工艺专委会执行委员。


    研究特色及学生要求:

       1)非易失存储器电路及架构研究,包括磁性随机存储器(MRAM)及阻变随机存储器(RRAM)。技术要求:计算机体系结构、电路设计基础、存储器原理等。

       2)以存储为中心的新型处理器架构研究。技术要求:计算机体系结构、集成电路设计基础、数字电路、Verilog及C++基础等。熟悉模拟器可加分。

       3)面向智能感知的数字芯片设计。技术要求:算法研究、机器学习、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基础、Verilog及Python等。数字IC流程可加分,智能算法研究基础可加分。

       4)要求学生尊师重教,人品端正,善于交流及团结合作;踏实认真,主动学习与积极参与话题讨论。“与企业合作密切,非全日制研究生名额>=3, 欢迎联络报考!”


    欢迎有志向的青年学生报考,与军事科学院等部门及国家实验室合作密切,联合招收研究生,名额充分,欢迎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同步培养,兼具学术研究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那就一定在能够拼的年纪使劲干!内驱+自驱才能突破你的层级,实现跨越跃迁!自己淋过雨,希望你们能够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及挖掘潜力决心!”。每年为非985院校学生留有名额,欢迎报考。


    直接发邮件联系 liangchang@uestc.edu.cn


    学生培养情况:

    1)奖励:

    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四川省金奖两项

    2024年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指导教师,全国一等奖(本科生和研究生各一项)

    2023年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指导教师,全国一等奖

    2023年国际自旋电子与计算大会最佳海报奖(由诺贝尔奖得主Fert颁发)

    2022 ICTA 会议 Best Paper Award

    2022 电子科技大学优秀班主任

    2022 研究生实践课程优秀教学评教

    2021第四届中国研究生创“芯”大赛 最佳指导教师奖 (全国一等奖)

    2021 第三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 (全国一等奖)

    2021 第十六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 优秀指导教师奖 (全国一等奖)

    2)毕业学生及去向:

    赵攀     (硕士,2025,去向:上海交大攻读博士学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樊东奇 (硕士,2025,去向:攻读博士学位);

    杨茜    (硕士,2025,去向:华为成都);

    郭子龙 (硕士,2025,去向:华为成都);

    樊昊东 (硕士,2025,去向:华为北京);

    周菁    (硕士,2025,去向:芯原成都);

    岳婷    (硕士,2025,去向:中电科58所);

    胡智成 (硕士,2025,去向:华为成都,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张俊豪 (硕士,2025,去向:);

    吴高翔 (本科,2025,去向:保研,在组内获得全国一等奖及四川省金奖);

    王毅哲 (本科,2025,去向:保研);

    付文田 (本科,2025,去向:复旦保研);

    郝一鸣 (本科,2025,去向:浙大保研,师从学术新星赵亮教授);

    莫畏    (本科,2025,去向:);

    方晨    (本科,2025,去向:);

    张锦佺 (本科,2025,去向:北京大学);

    邱康颖  (本科,2025,去向:);

    Junita    (硕士,2024,印度尼西亚政府);

    常致远 (硕士,2024,中兴通信芯片部门);

    赵鑫    (硕士,2024,香港科技大学,师从学术新星涂锋斌教授);

    杨思琪 (硕士,2023,华为海思);

    李成龙 (硕士,科研副导师,2023,地平线-海光);

    欧光槟 (硕士,科研副导师,2023,香港智能芯片中心);

    王慧男 (硕士,科研副导师,2023,芯原半导体);

    王景可 (本科,2024,去向:留组攻读硕士,校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优秀论文获得者/全国一等奖获得者);

    谢艾森 (本科,2024,去向:留组攻读硕士,优秀毕业生/省金奖获得者);

    朱书林 (本科,2024,去向:浙大,直博);

    王天悦 (本科,2024,去向:出国);

    欧阳民航 (本科,2024,去向:工作);

    胡义磊 (本科,2024,去向:);

    吕科芋 (本科,2024,去向:);

    邓麒煜 (本科,2024,去向:计算所);

    程博     (本科,2024,去向:);

    张哲铭 (本科,2024,去向:UCSD);

    高天骥 (本科,2024,去向:读硕);

    李敬元 (本科,2024,去向:读硕);

    张恒袒 (科研导师,2023,去向:复旦大学,直博,校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

    梅子康 (本科,2023,去向:上海交通,直博);

    蔡舜钦 (本科,2023,去向:上海交通,直博,校优秀毕业论文获得者);

    吕文池 (本科,2023,去向:待定);

    曾重智 (本科,2023,去向:电子科技大学);

    程   博  (本科,2023,去向:待定);

    王远博 (本科,2023,去向:电子科技大学,保研);

    周军露 (本科,2023,去向:电子科技大学,保研);

    胡智成 (本科,2022,去向: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优秀毕业生);

    赵攀     (本科,2022,去向:电子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获得者);

    孟翔晨 (本科,2022,去向:香港科技大学,全奖直博);

    邓翔龙 (本科,2022,去向:中科院信工所,直博);

    赵鑫     (本科,2021,去向: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省优秀毕业生,优秀毕业论文奖获得者)

    李苇航 (本科,2021,去向:杜克大学,全奖直博);

    黄志远 (本科,2021,去向:东京大学,硕士);

    崔玥    (本科,2021,去向:香港城市大学,全奖直博);

    姜钰婕 (本科,2021,去向:电子科技大学,硕士)。

    (2022年起,团队本科生要求为(1)有学术及科研追求,能够跟随我攻读硕士,后续推荐博士全奖:香港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杜克大学。国内攻博联合培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工程研究所、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2)信通学院学生经过辅导员推荐或参与国际培养项目同学。)。




    教育经历

    2016.9 -- 2018.11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ECE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学博士学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电子科技大学       双学士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工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2020.3 -- 至今

    信息与通信学院      专职科研

    2014.12 -- 2015.8

    AMD中国公司      物理设计工程师

    2012.7 -- 2014.11

    北京国睿中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数字前端工程师

    社会兼职

    暂无内容

    研究方向

  • 存算融合处理器技术:采用颠覆性的存储计算技术解决传统计算架构的存储墙和功耗墙的问题。

  • 低功耗芯片设计:以应用为导向,设计领域专用的智能处理器,解决端侧应用的计算复杂度高及功耗问题。

  • 基于非易失存储器的电路及计算架构:利用新兴非易失存储器特性,颠覆传统存储器及计算架构。

  • 高能效大算力处理技术:采用硬件加速器加速通用算子及复杂计算过程,解决能效及算力的均衡问题。

  • 团队成员

    物联网智能芯片与系统团队-高能效体系结构组

    教师其他联系方式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