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哲学博士学位
在职信息:在职人员
所在单位: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
入职时间:2021-02-20
学科:电路与系统
办公地点:清水河校区科研4号楼A区232房间
曾获荣誉:2024,四川青年五四奖章
2023,麻省理工学院科技创新35岁以下35人(中国)
2020, IEEE SSCS Predoctoral Achievement Award
2019, MIT MTLDoctoral Dissertation Seminar
2018, 2018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
2016, ADI Outstanding Student Designer Award
集成物理研究组(Integrated Physics Group, IPG) 以CMOS混合信号集成电路技术为基础(40%射频/40%模拟/20%数字),从事与新物理原理相结合的集成电路前沿领域研究:
研究方向一:面向量子测控的低温CMOS集成电路(Cryo-CMOS)
Cryo-CMOS集成电路和系统SoC工作在1~4K温区,解决量子计算中大规模物理量子比特的可扩展性问题,按照Surface Code架构实现物理量子比特的误差纠正,以实现高保真度的逻辑量子门。Cryo-CMOS集成电路SoC包含片上脉冲产生(Pulse generator)、门脉冲(Gate pulsing)和反射测量(Reflectometry)等单元,在此基础上实现二维物理量子比特阵列的测量和控制。
Relative Publications: ISSCC 2023, ASSCC 2023, MWTL 2023
研究方向二:芯片级分子时钟(Chip-Scale Molecular Clock, CSMC)及分子旋转波谱检测
原创的芯片级分子时钟技术,以极性气体分子在毫米波/太赫兹频段的旋转波谱为频率参考,通过硅基CMOS片上集成波谱系统SoC,实现高稳定性、低成本、快速启动的便携式时间基准。该技术具备取代传统小型化原子时钟和高端恒温晶振的潜力,在5G/6G无线接入网络时钟同步和微型定位导航授时(μPNT)设备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1) 首个芯片级分子时钟原型
Publications: Nature Electronics, VLSI 2018, JSSC 2019
Nature Electronics: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928-018-0102-4
MIT新闻:https://news.mit.edu/2018/molecular-clocks-improve-smartphone-navigation-performance-0713
(2) 高阶色散曲线锁定的第二代芯片级分子时钟,长短期稳定性均提升一个量级
Relative Publications: ISSCC 2020, JSSC 2021
(3) 具有绝对分辨力的分子旋转波谱气体检测
频率梳在光学原子钟、高精度波谱探测和全球定位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毫米波/太赫兹硅基CMOS频率梳的产生和探测依然是一个难题。我们突破了硅基CMOS频率梳,提出超越分子饱和极限的双频率梳旋转波谱探测技术,实现气体的快速无模糊分辨。
Publications: ISSCC 2017, JSSC 2018, BioCAS 2018, ISSCC 2020, JSSC 2021
研究方向三:大规模毫米波/太赫兹相控阵列
To be released soon.
Publications: ISSCC 2024 (Research Highlight)